今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这一话题瞬间成为热点。茶余饭后,“生二孩”成了众人谈资。二孩新政的即将实行,让许多已过最佳生育年龄的夫妻又开始跃跃欲试,筹谋着为家里“再添新丁”。而日前,省卫计委发布的我省妇幼公众卫生服务项目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增补叶酸、免费孕产期健康管理等8种福利,无疑是给准备生二孩的爸爸妈妈们助力加油。
对于许多年龄偏大的准爸爸妈妈们来说,如何孕育一个健康的“二孩”,是头等大事。我们采访了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付稼虹。
年龄关 “二孩”最大的拦路虎
对于符合政策生育二孩的准妈妈们来说,年龄普遍已经过了35岁。“自从二孩政策将于明年正式实施的消息出来后,来门诊咨询生二孩的再生育女性相当多,普遍年龄都在35岁以上,最大的还有40多岁!”付稼虹说。年龄是大龄妈妈生二孩的一个拦路虎,要想顺利生二孩,就得减少疾病对二孩的影响。因此,在决定生二孩前,先检查自己身体,看是否适合怀孕。而在确定怀孕后,也不能懈怠孕前检查。
多项研究表明,高龄(父母年龄超过35岁)生产的孩子,患自闭症、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脑瘫、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等出生缺陷的风险更高。以自闭症为例,父亲年龄偏大也是高风险之一。
其实,无论是第一胎还是第二孩,超过35岁年龄女性的生育能力都在逐年下降,生育风险逐年增大。首当其冲的就是卵巢、卵子质量直线下降。卵子是生命诞生、发育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卵子也在“变老”,20至24岁是卵子质量最好的时期,30岁以后卵巢、卵子质量开始下降,35岁以后迅速下降,40岁时是35岁的一半,44岁以后87%的女性失去受孕能力。
备孕二孩第一步
控制体重 控制血压
许多妈妈认为,自己顺利生了第一胎,第二孩也没啥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一胎顺利不能代表第二孩也能顺顺利利。35岁之后的女性,正是被多种妇科疾病缠身的时候,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乳房肿瘤、卵巢囊肿、卵巢早衰等疾病令大龄妈妈们生育二孩的道路变得艰险重重。
要想有的放矢,大龄妈妈们就要更加重视孕前检查。除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在准备生二孩时,夫妻双方都应保持健康生活。饮食营养均衡,坚持运动,作息规律,还要管理好体重和血压。35岁以后许多女性都会开始发胖,肥胖会增添孕期并发症风险,还会影响胎儿健康。因此,在孕前要先把体重控制在健康的范围。而另外高血压会造成胎儿发育缓慢,以及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所以孕前和孕中都要注意控制血压。
付稼虹说,大龄孕妇在备孕二孩时应到医院进行相关咨询,选择针对性的孕前检查项目,比如说甲状腺功能、血压、血糖测量等,方可计划怀孕一个优质宝宝。同时,夫妻双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精神愉快,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均衡膳食,加强营养,戒烟戒酒,保持良好作息时间。还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避免在新装修房屋内生活。
备孕二孩第二步
孕前检查必不可少
随着年纪的增大,男女的生育能力也会下降,自然流产率会增加,胎儿的畸形率也会增加,因此孕前检查的这几项是必不可少。
常规妇检:对于经产妇,可能有人流或上环史,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也是降低再次怀孕发生宫外孕或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妇科B超:可以了解子宫形态、内膜厚度、卵巢大小、卵泡基数等等,来预测卵巢的储备功能。
感染相关因素:查白带和验血,了解是否患有滴虫、霉菌、支原体、巨细胞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影响到怀孕或是造成胎儿畸形或流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