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娩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容易造成产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产伤的发生率降低了,但是准妈妈们还是要知道怎样预防产伤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产伤的预防及种类有哪些?学会预防产伤,可以避免给自己和宝宝造成意外伤害哦。
产妇产伤有哪些
1、头皮产伤
头皮产伤主要包含产瘤、头皮血肿、腱膜下出血等三种状况。产瘤是因为头皮外伤造成表皮层出血性水肿,通常没有大碍,几天后就会消失。头皮血肿主要发生在产钳接生婴儿,腱膜下出血是因为胎儿的头部滑过盆腔是受外力挤压或拖拉导致的。
2、脊柱伤害
发生部位主要是颈椎,常见原因是复杂性臀位生产。高位脊柱伤害较大,严重的可造成死亡。危害较大;低位脊柱伤害可能造成肢体无力、失去感觉。
3、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主要包含线性骨折、凹陷骨折、枕骨分离三类。比较常见的是线性骨折,是因为分娩时外力挤压头骨造成。凹陷骨折可能是因为产钳以及外部压力造成的头部膜性骨凹陷,因有点像乒乓球受外力挤压而变形,又被称为乒乓球骨折。还有一种是外伤导致的枕骨分离。
4、骨折
产伤骨折,主要指宝宝在分娩过程中造成的骨折,胎儿过重、难产、剖腹产以及其他难产造成。其中,锁骨骨折是最常见的,发生率占产伤骨折的90%,主要发生于头位生产以及臀位生产。
5、脑神经和周边神经受伤
在分娩过程中,因产钳或者外力因素造成胎儿脑神经和周边神经受损,在后期婴儿会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不能正常控制身体机能。
6、臂神经丛损伤
相对于脊柱伤害,神经丛受损的几率更高。主要出现在巨大儿的身上,常见原因是头位生产时拉扯肩膀以及臀位生产拉扯头部造成。
怎样预防产伤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
应在产前防止早产和窒息,产妇要卧床休息减少子宫收缩,必要时可以借助一些药物推迟分娩时间。具体事项请咨询医生。在宝宝娩出时,要注意监护,避免产伤,必要时进行剖宫。
2、产伤骨折的预防
臀位生产以及头位生产要注意操作,避免用力过大。借助机械生产的,比如产钳生产要注意谨防划伤,借助胎头吸引机械生产负压不宜过高,牵引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对于难产以及阴道伸展性差的产妇,做会阴切开术,能避免过度撕裂阴道。
3、胎位不正的预防方法
(1)膝胸卧位法:孕妇先把膀胱尿液排尽,腰带宽松,在床上双膝跪下,将胸部尽可能贴床上。注意,大腿要垂直于床面,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因为重心的改变,头部和背部的弧面顺着子宫底弧面滑动,从而改变胎位,臀位退出盆腔。
(2)外倒转术:因为外倒转术存在早产或者胎膜破裂等风险性,在采取该方法的时候,需要在相关仪器检测下进行。该方法一般在孕32-34周的时候适宜,孕妇平卧,腿部弯曲使得腹壁松弛,这个时候医生会检查胎位和记录胎心跳动频率,然后双手分别握住胎儿的头部和臀部,轻轻移动头部和臀部互换位置,使头部向骨盆入口移动。移动完毕再次检测胎位和心率,看是否有异常。要提醒的是,该方法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在分娩过程中可因机械操作造成损伤,可发生于新生儿的各个部位及组织。大多数的产伤会自发性恢复,只有少数需要外科手术或是定期复健治疗,准爸妈们不必太过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