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1传染途径
以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2高发季节
4~7月。
3易感人群
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也可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1主要症状
喉咙长“溃疡”?这个病高发期又来了!
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2发病特点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为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一样吗?
1相同之处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二者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
2不同之处
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咽痛明显。
手足口病:在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透明小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咽痛症状不明显。
不过,若是不幸被缠上
也不必过分紧张
疱疹性咽颊炎属于自限性疾病
多数患者会在4~6日自愈
这病也没有特效药
若无合并细菌感染
亦无需使用抗生素
关键是对症处理
如何护理患者?
1勤测体温
宝宝发热通常是 高热,要注意宝宝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可采用 物理降温或 药物降温。
2多喝凉水
热水会加剧宝宝口腔疼痛,鼓励宝宝多喝凉水,可多次少量给宝宝喝水。
3清淡饮食
生病期间,尽量吃 容易吞咽的食物, 味道要 清淡 ,温度 偏凉 一点。避免吃硬的、酸的、辣的、烫的食物。
4减少外出
患病宝宝尽量 减少外出,尤其是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若是上学(上幼儿园)的宝宝建议 经医院诊断无传染性后再复学。
5密切关注
密切关注宝宝精神状态,若出现 症状加重,应 及时就医。
当然,不要被它缠上才是最好的
如果想要保护好宝宝
平时要做好预防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勤洗手
饭前便后、 外出回家后要用 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2勤通风
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 2~3次, 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3勤清洁
宝宝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 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宝宝的玩具、被褥等要 定期清洗消毒。
还需提醒注意的是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进入流行高峰期
不过,对付这两种病
日常防护措施都一样
家长们老师们要记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