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S感染是导致孕妇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羊膜腔感染的主要因素,若不加以干预,GBS感染孕妇有50%的概率在分娩过程中能通过产道传染新生儿,引起新生儿早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患病足月儿的死亡率约为 2.1%,而早产儿的死亡率则高达19.2%。因此,GBS感染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GBS对新生儿的危害,GBS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如何护理才能最大程度降低GBS的危害呢?护理内容主要引用自2021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发表的《母婴同室早发感染高危新生儿临床管理专家共识》[4]。接下来对共识中GBS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护理内容进行明确。
GBS阳性孕妇分娩后新生儿如何护理?
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早发感染(EONI)高危新生儿,应严密观察至少 48 h,一旦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立即全面体格检查和评估,必要时及时转送新生儿科。(GPS)
对所有EONI高危新生儿应留院严密观察至少48 h,建议每次喂奶前后或至少每3~4 h 观察并记录呼吸状况、体温、精神、反应、肌张力、哺乳及肤色等指标。若发现气促、吸气性三凹征、呻吟、呼吸暂停、青紫、无法用环境因素解释的体温异常、末梢循环不良、无法解释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精神萎靡、哭声弱或不易安慰的啼哭、反应差或激惹、抽搐、肌张力改变、哺乳差、明显呕吐等症状,应及时转送新生儿科检查并使用抗生素。
母亲绒毛膜羊膜炎(CAM)或其他侵袭性细菌感染(如败血症)是胎儿感染的最主要高危因素,无论新生儿胎龄及抗生素预防(IAP)情况,建议转新生儿科检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推荐等级2D,共识率92%)
由于绒毛膜羊膜炎(CAM)常涉及羊水、胎儿、脐带或胎盘的感染,临床上也常称羊膜腔感染,产科诊断 CAM 情况下对新生儿进行血培养、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等感染相关检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母亲产前或产时败血症或菌血症较为少见,但细菌可通过血流经胎盘侵入胎儿,EONI 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如果母亲在分娩前后因侵袭性细菌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建议对新生儿进行感染相关检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若母亲产时发热不伴其他感染证据,新生儿应严密观察至少 48 h。若考虑 CAM 或其他侵袭性细菌感染,或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如GBS 定植或菌尿症、GBS 定植状况不明但存在既往新生儿GBS感染史、PROM≥18 h、自发性早产,建议转新生儿科检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推荐等级2D,共识率100%)
对母亲 GBS 筛查阳性的无症状新生儿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需严密观察至少48 h,特别是未接受充分IAP的新生儿。若合并PROM≥18 h、产时发热≥38 ℃、自发性早产等高危因素,建议转新生儿科进一步检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如果母亲 GBS阳性已接受充分 IAP,新生儿无临床症状,无其他高危因素,其感染风险极低,但仍需母婴同室观察至少48 h后出院;如果母亲没有破膜或CAM证据且剖宫产,新生儿可按常规护理。
如果母亲 GBS 阳性未接受 IAP或 IAP不充分,包括早产儿在内的新生儿GBS-EOS群体发病风险为 1%~2%,而对于无症状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其发病风险低于 1%。对该类高危新生儿不建议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应在生后全面体格检查、留院密切观察至少 48 h,并对父母加强健康宣教。
如果母亲GBS定植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无论是否接受 IAP,新生儿感染风险均高于母亲单纯 GBS。推荐在母亲 GBS 定植合并其他 EONI 高危因素(包括PROM≥18 h、产时发热≥38 ℃、自发性早产等)时,对新生儿进一步检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若胎膜早破(PROM)≥18 h,无症状足月新生儿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需严密观察至少48h,若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如母亲GBS定植或菌尿症或既往新生儿GBS感染史、产时发热≥38℃ ),或未足月PROM(PPROM)≥18 h,建议转新生儿科进一步检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推荐等级2D,共识率100%)
PROM≥18 h 和 PPROM 是公认的 EONI 高危因素,破膜时间越长,胎龄越小,风险越大。对于无任何症状的足月新生儿,PROM 所致 EONI 的总体发生率很低,一般不建议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但需密切观察至少48 h。对 PPROM≥18 h 的无症状晚期早产儿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尚存在争论,或建议按疑似感染处理,或可以采用与足月儿相似的管理方式,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缺乏确切有效的评价方法指导个体化检查和治疗情况下,本共识建议在足月PROM≥18 h合并至少1项其他EONI高危因素(包括母亲 GBS 定植或菌尿症或既往新生儿GBS感染史、产时发热≥38 ℃),或PPROM≥18 h时,对新生儿进一步评价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若自发性早产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如母亲 GBS 定植或菌尿症、本次 GBS 状况不明但存在既往新生儿GBS感染史、PPROM≥18 h、产时发热≥38),应转新生儿科检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推荐等级2D,共识率100%)
自发性早产通常与 CAM 和 PPROM 有关,是公认的感染高危因素。如果自发性早产原因不明,应严密观察至少 48 h。若自发性早产合并其他 EONI 高危因素,包括母亲GBS定植或菌尿症、本次GBS状况不明但存在既往新生儿GBS感染史、PPROM≥18 h、产时发热≥38℃,早发感染风险会明显增加。胎龄越小、高危因素数量越多、程度越重,感染风险越大。虽然有研究表明对晚期早产儿的处理方案可类似足月儿,但在无法确定个体化最佳方案的情况下,本共识建议在自发性早产合并其他EONI高危因素时转新生儿科检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按照规范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及疗程。对于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EONI 高危新生儿,建议转新生儿科静脉内用药。在资源匮乏地区,肌内注射抗生素可作为预防性用药的备选方案。(推荐等级1B,共识率93%)
不建议将口服抗生素作为母婴同室新生儿预防性用药的常规选择。(推荐等级2D,共识率93%)
新生儿抗生素的选择、剂量和疗程参照我国“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无论预防性用药还是经验性治疗,均推荐在新生儿病房静脉内用药。由于肌内注射存在肿胀、疼痛、出血、药液外渗、吸收不如静脉等缺点,不推荐在母婴同室常规应用,仅作为资源匮乏地区(如缺乏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静脉注射技术)对无症状 EONI高危新生儿预防性用药的备选方案。虽然口服抗生素可以作为新生儿抗生素阶梯治疗时的考虑选项,但由于新生儿口服抗生素吸收较慢,较晚达到其最大浓度,在目前缺乏足够研究证据情况下,尚不能作为抗生素初始用药的推荐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