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的大小和形态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时必不可少的项目。
骨盆外测量
可间接地判断骨盆的大小和形态。主要测量以下几条径线:
①髂嵴间径(intercristal diameter, IC)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为25~28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
②髂棘间径(interspinal diameter, IS)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为23~26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
③粗隆间径(intertrochanteric diameter, IT)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两股骨粗隆外缘的距离,正常为28~31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
骨盆外测量
④骶耻外径(external conjugate, EC)孕妇左侧卧位,左腿屈曲,右腿伸直。测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为18~20cm。此径 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减去1/2尺桡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骶耻外径的测量
⑤坐骨结节间径(transverse outlet, TO) 又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抱膝位。测两坐骨结节内缘的距离,正常为8.5~9.5cm。如其间能容纳成人手拳,即属正常。此径线可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若此径&<8cm时,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坐骨结节间径的测量
⑥出口后矢状径(posterior sagittal diameter of outlet)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先行肛诊,明确骶尾关节所在部位,然后用汤姆斯出口测量器测量之。正常为8~9cm。若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⑦耻骨弓角度(angle of subpubic arch) 用两手拇指从耻骨弓顶端沿两侧耻骨坐骨支平行放置,此时两拇指形成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若&<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耻骨弓角度的测量
骨盆内测量
可较直接地测知骨盆大小,适用于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孕妇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无菌手套并涂润滑油,将示、中二指轻轻伸入阴道。主要测量以下径线:
①对角径(diagonal conjugate, DC) 从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测量时如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此径值&>12cm。
对角径的测量
②坐骨棘间径(bi-ischial diameter)示、中二指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正常约为10cm。
坐骨棘间的测量
③坐骨切迹(incisura ischiadica) 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若能容纳3横指(约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坐骨切迹宽度的测量
几种常见的狭窄骨盆
常见狭窄骨盆
①均小骨盆
骨盆各径线均比正常值短2cm以上,但形态比例正常。多见于身材矮小、体型匀称的妇女。
②扁平骨盆
骨盆入口横径正常,仅前后径缩短。
单纯性扁平骨盆:骶岬向前下突出,使骨盆入口前后径缩短而其他径线正常。
佝偻病性扁平骨盆:骶岬过度前凸,骶骨变直,下段向后翘,尾骨向前钩;髂骨外展,使髂棘间径等于或大于髂嵴间径;坐骨外翻,坐骨结节间径变宽。
③漏斗骨盆
骨盆入口各径线正常,但骨盆壁向内倾斜,使骨盆腔上大下小如漏斗。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明显狭窄。
④畸形骨盆
失去正常形态和对称性,常见于骨软化症、髋关节疾病、以及驼背性骨盆等。